翻拍经典之作,提名多个奖项,德版《西线无战事》靠什么走红颁奖季?
2023-02-23 02:58:04来源:环球网

【环球时报驻德国、法国特约记者 青木 董铭】 “《西线无战事》是德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。”德国文化部长克劳迪娅·罗斯20日如此表示。此前一天揭晓的英国电影学院奖,战争片《西线无战事》拿下最佳影片、最佳导演、最佳改编剧本等7项大奖,成为最大赢家,这也是首次有非英语片获得如此亮眼的成绩。这部德国人主创的新版《西线无战事》不仅获得英国人的好评,也入围美国奥斯卡最佳影片、最佳摄影、最佳外语片等多个类别,有望在今年颁奖季再获佳绩。

德国首次翻拍

改编自德国作家埃里希·雷马克同名著作的《西线无战事》,讲述德国热血青年鲍曼和同学投身一战战场,等待他们的却是残酷的饥饿、血腥和死亡。原著曾于1930年和1979年两次被改编成电影,其中1930年的版本被誉为最经典的反战题材电影之一。不过,前两版《西线无战事》均为好莱坞主导,执导1930年版的导演刘易斯·迈尔斯通是俄罗斯裔。直到如今,一战结束100多年后,才有了德国改编的版本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在技术水准和战争视角方面,新版《西线无战事》有明显提升,开篇一场大战让观众切身体会到死亡的迫近。英国《卫报》认为,《西线无战事》能在英国获得巨大荣誉,除了精湛的演技,还因为其与观众见面的时机,“唤醒了我们对于‘不平静的东线’的关注,正如美国作家福克纳的那句警句——过去永远不会逝去,甚至从未远去”。还有一些对战场熟悉的西方媒体人,从影片中逼真的战争场面联想到东欧、中东和阿富汗战事。例如,€€C国际版编辑杰里米·鲍恩19日在《泰晤士报》上撰文称,“这不是那种粉饰战争的英国老电影,而是100年前欧洲的真实反应。那些年轻人就这样死去——没有荣耀,只有鲜血。”

刻意迎合西方舆论?

近年来,好莱坞被超级英雄片“霸屏”,传统的战争题材反而不被看好。表现二战的《决战中途岛》票房不佳,再现一战的《1917》在2019年奥斯卡上输给韩国电影《寄生虫》。2017年,口碑爆棚的诺兰大作《敦刻尔克》全球票房也未达预期。新版《西线无战事》去年9月在德国本土上映后,在当地口碑并不突出:在德国知名影评网站Moviepilot上的评分为7.3分(满分10分)。

稍显遗憾的是,该片由于是流媒体平台网飞出品,未能像其他战争大片一样登陆全球更多院线,缺少银幕体验。在网飞德国版上,这部电影多周位于观看榜前十之列。德国《新德国报》评论称,这部电影以残酷的方式展现了战争的杀戮与疯狂。也有影迷认为,这部电影过于残酷,似乎是为了迎合西方主流舆论。

一战题材重被挖掘

对年轻一代观众来说,《西线无战事》及相关一战题材影视作品也许并不熟悉。相比波及全球、影响范围更广的第二次世界大战,主要战场在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英、法、德等欧洲国家影响更深,像法国至今仍把每年11月11日的“一战停战纪念日”列为公共假日。英媒《Timeout》曾评选出“15部最伟大的一战电影”,其中包括1930年版的《西线无战事》、1962年的经典影片《阿拉伯的劳伦斯》、1964年的《国王与国家》、1976年的《王牌飞行员》、梅尔·吉布森1981年主演的《加里波利》,以及近年来拍摄制作的《1917》和复原纪录片《他们已不再变老》等。

在法国人看来,这个名单中还要加入电影大师让·雷诺阿的《大幻影》、雷蒙德·贝尔纳的《木十字架》、贝特朗·塔维涅的《只是人生》和《柯南上尉》等。近20年来,法国也创作出不少优秀的一战题材影片,譬如让-皮埃尔·热内的《漫长的婚约》,获得凯撒奖的《圣诞快乐》《天上再见》等,都带有法国人对于战争的独特视角。

从影史角度来看,在一战刚结束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,世界影坛对这场战争的创作达到首个高峰,法国、英国、美国、苏联和意大利等参战国都用各自的方式来纪念这场战争,数十部作品中既有对英雄的歌颂,也有对年轻生命逝去的反思。事实上,在1918年战争结束之前,就已有喜剧大师查理·卓别林这样的早期电影人,用《从军记》这样的作品来展现战争的荒诞。而到了二战期间及其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,关于一战题材的银幕创作相对较少,直到新千年之后,才又被新一代电影人发掘。如今,人们再看这场100多年前的久远战争,更倾向于站在人类文明的视角去反思。

标签: 西线无战事 经典之作

最后一页
全球动态:愆的同音字_愆

精彩推荐

资讯News

  • 聚焦Polic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