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百年公益地新添“长江元素”
2023-04-24 12:05:10来源:新民晚报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“无公益不长江”“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”……近日,随着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入驻黄浦区普育西路的上海公益新天地,这块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慈善公益之地,又增添了“长江元素”,更多人将从中受益。

上海公益新天地的前身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远东最大的留养类慈善机构“新普育堂”,是上海乃至全国历史最悠久、占地面积最大的公益园区。随着上海市民政局2010年筹备的公益新天地项目于2013年11月正式开园,这里有了新的功能定位:打造“全国影响力的上海公益新地标”,成为公益发展成就的展示地、公益事业创新的策源地、公益资源配置的集散地和公益文化的培育引领地。

此次新添的“长江元素”来自长江商学院。其“无公益不长江”“将公益作为学习和生活方式”等理念,与上海公益新天地倡导的“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”异曲同工,不谋而合。

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是由长江商学院多位学子发起,于2019年2月经上海市民政局核准登记的非营利慈善组织。其理事长龙陈是沪上知名律师,2016年进入长江商学院学习后,与发起人和其他校友一起将公益作为了学习和生活方式,创建了“关怀乡村留守老人公益”公益项目。

经过7年迭代发展,“关怀乡村留守老人”公益成为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的一个持续创新公益项目,在云南、陕西、重庆、广东等6省140多个村或社区培育了150余名农村养老社工,孵化/培育了5家社会服务机构,带动3000余名志愿者累计为7000余位老人提供了超过50万人次的养老服务,入选《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》《无公益,不长江:商学院的社会价值2022》,荣获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养老专题“乐龄杰出项目”、国际中国公益事业大典“最具投资公益项目”等诸多奖项,得到上海市民政局以及项目地政府部门的认可。

“一个有效解决问题的公益项目,往往要调查、研发、打磨好几年才能见成效,是一场需要耐得住寂寞的‘长跑’。”在龙陈看来,现代公益不仅是社会组织要做的工作,也是各界爱心人士齐心参与,一起实现价值的过程,不仅要看谁做了多少,更要看呼吁了多少人去做。

入驻上海公益新天地后,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已进一步与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、宁波银行张江支行等单位或机构签订公益合作协议,共同探索公益创新和可持续发展。根据设想,上海市长益公益基金会将通过一村培育一名乡村助老员,带动一批社区志愿者,支持一家县级社会服务机构,构建“乡村助老员+社区志愿者+社会服务机构”的可持续社区互助养老模式,上门提供养老服务并开展社区公益活动,不断提升留守老人晚年生活质量,并搭建社会资源、五社联动,协同政府治理,成为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建设性力量。

新民晚报记者 罗水元

标签:

最后一页
青苗学校执行校长杨承: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综合素养

精彩推荐

资讯News

  • 聚焦Policy